-
友情链接:
果郡王驻守关外三年,又突然被召回京。
继而,皇上给了甄嬛一包毒药,送果郡王“上路”。
而这件事的“导火索”,是三年来果郡王写给浣碧的那些信。
编剧和导演在处理剧情的时候,围绕着这些信,给出了充分的留白,让观众自己去分析、去猜想。
在写这篇文之前,我也看过一些同行对此的分析,大家都提到了一个关键人物,那就是浣碧!
从阻拦果郡王追喜轿,到保留家书,再到信被夏刈找出来,浣碧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?
她到底动了什么“坏心思”呢?
今天,我就对这一连串的事件做出分析,以自己的角度将它们捋顺。
01、果郡王写信是“送死”?
从“小像”事件开始,果郡王降智非常厉害。
后面,从“追喜轿”到“写家书”,果郡王仿佛在用花样作死的方式对甄嬛说:“嬛嬛,我活够了,你呢?”
不过,我们之所以觉得果郡王智商不在线,也是因为拥有上帝视角。
站在果郡王的位置上想想:
他也知道擅自出城追喜轿,会激怒皇上。
但是,如果轿中真的是甄嬛呢?
他不去拦,甄嬛就会嫁到准格尔被辱,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。
在家书上提“熹贵妃”,浣碧定会吃醋。
但是,经过“追喜轿”一事,皇上对甄嬛起了疑心。
果郡王离开之后,甄嬛是否还活着,皇上对她怎么样,她是否遭了什么罪……不得而知。
果郡王手下的人也都是“糙老爷们”,想让他们打探宫帷之事也是为难。
唯有浣碧!
她是甄嬛的妹妹,出入后宫方便……
所以,果郡王才在每封家书最后写下“熹贵妃安”几个字。
明面上,这是一句问候,实则,果郡王是想让浣碧告诉他“熹贵妃是否还安?”
这时候的果郡王,是以“有求于浣碧”的身份自居的。
每封信的开头,他写的都是“玉隐吾妻”,有两封书信也委婉地表达过,要让浣碧多进宫(探听消息)的请求。
02、浣碧留信件是留“证据”?
有人说,果郡王的家书之所以能被夏刈搜到,是浣碧故意的。
浣碧气不过果郡王喜欢甄嬛,出于女人的嫉妒,她要将这些家书作为证据,置甄嬛于死地!
读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都知道,我本人是很不喜欢浣碧的。
但即便如此,我依然不觉得,浣碧会“坏”和“蠢”到用这种办法去出心中的恶气。
第一、“熹贵妃安”是果郡王写的,并没有证据能证明甄嬛对此作出了回应。
如果这些信被皇上看到,无疑坐实了果郡王觊觎皇嫂的罪名。
果郡王是浣碧最爱的人,她怎么会让他以身犯险呢?
第二、就算皇上像处理“三阿哥和瑛贵人”的事件那样,处死甄嬛。
浣碧作为“钮祜禄家二小姐”,甄远道作为“熹贵妃的父亲”,如何确保不被牵连?
基于这两点,我认为:果郡王那些家书,真的不是浣碧故意献给皇上的。
她之所以保留着书信,是因为:成婚以来,果郡王一直对她很冷淡。
那书信上的“玉隐吾妻”已经是果郡王对她说过的最亲切的话了。
这四个字,不仅代表果郡王对她“侧福晋”身份的认同,甚至还有一些“温情脉脉”的味道。
夫君在外的三年里,如果浣碧没有那一句句“玉隐吾妻”做支撑,她怎么有动力操持王府上下,把果郡王和别人生的孩子养得好好的?
如果不是每到无人时,把这些书信拿出来抚摸,她怎么熬过那些思念王爷的日日夜夜?
03、夏刈给浣碧请安!
有的人之所以觉得是浣碧出卖了果郡王和甄嬛,还有一个证据——夏刈把书信给皇上的时候,曾说过:他去给“玉福晋”请安,从她妆台最底下的屉子里偷了这些书信出来。
夏刈是粘杆处的人,为什么会和浣碧有往来呢?
其实,这里也很好解释。
果郡王追“喜轿”之后,皇上一直在派夏刈调查果郡王和甄嬛的关系。
浣碧作为知情人,难免成为“重点调查对象”。
三年来,夏刈每每奉皇上之命给浣碧请安,实则为套话。
浣碧也知道夏刈的目的。
如果她真的想揭发甄嬛和果郡王,只需要“不小心”说漏嘴一些信息就行了。
要是那样,她就不用苦苦应承夏刈三年之久。
当然,果郡王也没有机会在边关多活那三年了。
最后,书信被偷,的确是因为浣碧没留神。
浣碧只是个普通的大宅院里的女人,夏刈是有功夫在身上的。
一不小心,让他钻了空子溜到内宅,找出信件也不是不可能。
04、浣碧的“坏心思”
当然,我们也不能说在“家书”事件中,浣碧完全没有“坏心思”。
她的“坏心思”就在于:没有遵照果郡王的叮嘱,多去宫中打探甄嬛近况。
非但如此,我猜想:这三年以来,浣碧几乎没有私自进过宫。
“果郡王追喜轿”这件事,浣碧太伤心了!
她用她的命去求他——“王爷,不要去!”
果郡王却把她甩开,执意前往。
在那一刻,浣碧大概产生了和多年前的皇后宜修一样的心理。
她恨夫君不爱自己。
但碍于封建社会“男尊女卑”的思想,碍于心中对夫君的深情,她只能把这“恨”转嫁到姐姐身上!
浣碧从那时起,开始有意疏远甄嬛。
为什么果郡王每一封信都问熹贵妃安?
因为浣碧没有及时反馈给他甄嬛的情况,所以,他才会更着急,一直问安。
为什么镜头中出现的几封信,果郡王至少在两封信中催促浣碧去探望甄嬛?
就是因为果郡王之前的催促没能奏效,所以他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!
后面,果郡王回京,甄嬛派人将浣碧母子接到宫中,浣碧的两句话也暴露出她这些年来对甄嬛的疏远。
苏培盛说:“贵妃娘娘一知道王爷回来,就立刻叫接了侧福晋和世子。好一家团聚啊!”
浣碧答:“长姐也算对我们很好。”(一个“也算”,有勉强之意。)
苏培盛又说:“那是!贵妃娘娘自然是希望王爷和侧福晋夫妻和睦啊!”
浣碧感叹:“她能这样做,也算是成全我了。”
之后,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。
如果这些年,甄嬛和浣碧经常见面,和好如初,浣碧言语间不必生分至此。
不过,话说回来,郎君心里挂念着别的女人,还敦促自己充当两人之间传情达意的“信差”,这事儿放在谁身上,都很难以接受。
如果甄嬛和果郡王婚后藕断丝连,浣碧作为果郡王的侧福晋因为使尽浑身解数,也只能替两人的“地下情”遮掩三年……这也算是错,浣碧没全心全意为果郡王和甄嬛着想,这也算是“坏心思”的话,那我们对浣碧的要求还是太高了些!
大家说呢?
果郡王侧福晋浣碧甄嬛皇上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